技术原理及工艺路线
1.技术原理: 本装备基于微生物好氧发酵的原理,通过强化机械搅拌,强制通风,恒温恒湿等手段人为创造合适的通风、湿度、pH、孔隙度、停留时间等良好发酵条件,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使有机物料转化为高肥力的腐殖质、二氧化碳、水分等,产物可以作为有机营养土、作物基质、土壤改良剂、生物有机肥等,完成有机垃圾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过程。 本装备好氧发酵仓核心工艺为PF(Plug Flow,推流式固体床反应器)生物好氧发酵系统,基于微生物发酵分段-分相原理,开发分仓式强化推流反应器,在反应器内设置不同规格的区域,并通过分区控制发酵过程运行参数,实现发酵过程分段-分相,充分发挥不同区域内微生物菌群作用;调控形成迷宫式推流路径,确保底物停留时间,提高腐熟度,实现连续进出料,自主截留微生物,实现菌剂一次投加,多世代循环利用,简化工艺流程,降低运行成本。针对有机垃圾处理市场、用户和管理需求,通过模块化设计、集成化制造,高度集成分拣、破碎、脱水、发酵等全流程技术环节,利用物联网技术,基于实时数据传输与模型分析,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运行,以及远程监控,降低有机垃圾分散处理项目对专业运行人员的依赖。 2.工艺路线: 有机垃圾首先经过卸料/分拣平台,输送至预处理系统。在预处理系统中,有机垃圾经双轴式破碎装置的连续超细破碎,破碎后物料粒径90%小于8mm,实现有机垃圾物料粒径降低并均匀化;破碎后物料进入双级深度脱水装置,由螺旋变径挤压深度脱水,将含高水分的有机垃圾破碎物料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液体排入化粪池;分离后固体物料含水率下降到70%以下,物料体积减少40%,被输送至好氧发酵仓。 在好氧发酵仓中,有机垃圾物料在“迷宫式”多仓强化推流作用下连续进出料,在自主开发的具有针对性的高效复合型微生物等菌剂的作用下进行发酵肥料化反应。同时发酵仓智能控制仓内反应温度、湿度、供氧以及有机垃圾盐分、油分浓度,确保新鲜进料与高效成熟菌体充分接触,反应充分利用不同区域内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并消除高盐分、油脂对发酵反应的不利影响,使有机垃圾发酵充分形成有机肥料。 有机垃圾好氧发酵仓连接生物除臭装置,去除发酵过程产生的臭气。
技术适应性分析
该技术适用于餐厨、厨余、果蔬、绿化垃圾等有机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其中学校、政府、国家机关、部队、企业等单位食堂和大型餐饮单位,适用单位定点的就地处理模式;中小城市、县域、乡镇等行政规划区域,适用相对集中处理模式;农村、山区、海岛、环湖等偏远地区适用就近分散处理模式。有机垃圾处理可使用单套设备,或者多套设备联用,项目处理规模0.5~100t/d均适用。
技术稳定性分析
有机垃圾强化快速好氧发酵技术装备利用物联网的远程优化与监控技术,实现设备智能自动优化运行。结合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通过在线监测与自动控制手段,实现运行参数远程监测与智能控制,在运行过程中能保持稳定。
技术安全性分析
有机垃圾强化好氧发酵处理过程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均配备相应处理设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不存在上游资源限制、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场接受度不高等系统风险。 有机垃圾处理过程产生废水主要为物料破碎脱水过程产生的渗沥液经除油后的废水、生物滤池除臭装置产生的废气处理废水、设备冲洗废水、车间地面冲洗废水、厂区地面冲洗废水、职工生活污水等,需处理的各股污水收集后经厂区“前置物化处理+生化处理(两级A2/O+MBR)+出水深度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污水厂接管标准后接管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有机垃圾处理站项目废气主要为卸料平台卸料及破碎过程产生的预处理废气、高温好氧发酵过程产生的废气,其中厂间废气通过间歇式除臭喷淋去除,发酵产生废气采用仓体吸风罩和密闭管道收集后经生物除臭装置处理,尾气通过高排气筒排放。 有机垃圾处理站项目噪声源主要是各类输送机、破碎机、脱水机等机械噪声以及物料输送的各类机泵噪声,废气处理的风机噪声等,设计中采取了消声、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标准要求,设备正常运行时,厂区噪音≤75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