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原理及工艺路线
高寒高海拔地区是气候变化关键调节区,强辐射、低气温、低气压、干燥、多风为代表的严酷自然环境,制约着树木的天然分布,造成引种难、成活率低、长势差等问题。(1)通过研究高寒高海拔环境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与适应性机理,明确了限制高寒高海拔地区树木生长的5大限制因子。(2)通过高寒高海拔植物引种、筛选、适应性评价,筛选出适合在海拔4600m地区生长7种植物种类。同时,基于植物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光合作用指标,已建立高寒高海拔地区引种苗木适应性评价体系。通过适应性评价体系,可以准确高效筛选出适合高寒高海拔地区的苗木种类。(3)通过筛选和鉴定高抗植物,形成高抗种苗高效综合繁育技术,为高寒高海拔地区大规模植树绿化提供苗木资源。(4)在研究高寒高海拔环境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特征与功能调控机制基础上,形成高寒高海拔地区树木根际环境微生物调控技术。从高寒高海拔环境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功能群特征两方面,明确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下土壤微生物对林木存活的维持机制;研究高寒高海拔地区不同植被状态土壤中参与有机质降解及氮循环的功能菌群;培育筛选出高效菌株,对其培育条件进行优化,形成调控高寒高海拔地区树木根际环境的微生物菌剂。
(5)针对限制高寒高海拔地区树木生长的“5大限制因子”,集成形成高寒高海拔地区植树技术及绿化模式。集成林木栽植、栽植期管护等方面的技术,构建具有保温保肥、栽培基质改良、水肥调控、抗风防寒等系列植树配套技术,形成庭院绿地、公园绿地、道路防护等技术体系和绿化模式。
技术适应性分析
该技术适应于林线附近及以上地区的城镇绿化,林线以下高寒高海拔地区的规模化生态修复,以及冬季寒冷地区木本植物越冬防护。与本技术相关的林木苗圃建设、微生物菌肥生产等上下游技术链条技术均已产业化应用,与本技术高度匹配,且不会受地域、规模、环境、资源能源等因素的限制。
技术稳定性分析
本技术稳定性好,在广大高寒高海拔地区可复制、可推广,实现苗木栽植成活率达到95%以上,苗木越冬保存率达80%以上。
技术安全性分析
该技术涉及的根际环境微生物调控、栽植地微环境极端限制因子调控等,均采用生物环保材料,不会发生二次污染,更不存在易燃易爆高毒性物质泄露等环境、安全事故风险。与本技术配套的林木苗圃建设、微生物菌肥生产等环节,技术非常成熟,产业化应用广泛,因此不存在上下游资源限制、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风险。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态修复需求迫切,耐寒性苗木缺口大,因此不存在市场接受度不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