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全球干旱、荒漠化与气候变化挑战,促进中非生态环境治理合作,2025年5月12日至14日,在阿尔及利亚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部和中国科技部的指导下,中非创新合作中心与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联合举办了2025干旱、荒漠化和气候变化适应主题线上培训班,来自非洲7个国家的84名学员报名参加培训,与中国及国际专家共同探讨防治沙漠化和应对全球变化的创新技术与合作路径。
本次培训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分享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与气候变化应对方面的实践经验。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王少昆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沙漠化防治技术,并展望了中国与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在荒漠化治理领域的合作前景。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助理教授伊戈尔·西尔尼克则从农业角度出发,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葡萄种植的影响,并提出适应性策略。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永东以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为例,分享了荒漠化控制的技术成果,并介绍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沙漠治理方面合作的成功案例。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凡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提升农业生产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麻吉亮系统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导向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涛则从企业角度出发,介绍了荒漠化防治与碳汇创新的商业实践,展现了中国企业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责任。
此次培训不仅为非洲学员提供了中国在生态治理和气候适应方面的先进经验,也为中非在环境治理领域的长期合作搭建了桥梁。学员们表示,中国的技术和政策经验对非洲国家推进“绿色长城”计划具有重要借鉴意义。